1、 工信部等十七部门印发《“机器人+”应用行动实施方案》,方案提出,到2025年,制造业机器人密度较2020年实现翻番,服务机器人、特种机器人行业应用深度和广度显著提升,机器人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能力明显增强。 “机器人+”,类比之前“新能源+”,战略意义重大!
2、 工业机器人:人工替代+国产替代+新技术迭代驱动工业机器人行业发展;核心零部件占比工业机器人成本大,聚焦本体及减速器、伺服电机、控制器三大核心部件。
3、人形机器人风起,参考电动车渗透率,中性预计2030年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约855亿元,2021-2030年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CAGR约71%。
4、政策与周期共振下,预计机器人行业有望迎来快速发展,重点推荐“机器人+”中核心零部件标的双环传动(RV减速器)、绿的谐波(谐波减速器),埃斯顿(工业机器人龙头、运控)、博众精工(3C自动化设备、电控、机器视觉),看好汇川技术(SCARA机器人、工控)、禾川技术(PLC)、鸣志电器、拓斯达、亿嘉和(特种机器人)、博实股份(高温炉前作业、工业机器人)、景业智能(核电机器人)、凯尔达(焊接机器人)、晶品特装(军用机器人)等。
工业篇:
芯片篇:
风险提示:1)技术进步不及预期;2)机器人普及速度不及预期;3)下游需求不及预期
免责声明:相关内容来自于网络,仅供参考,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立即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