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近况

2月以来,动保板块上涨10.3%,跑赢沪深300指数12.4ppt。当前我国非瘟疫苗处在研阶段,从技术层面看,疫苗研发难度较高,但研发采用多路径并行,其中亚单位疫苗进度领先,我们判断未来较有商业化突破的潜力。

评论

1、我国非洲猪瘟疫苗处于在研阶段,有商业化预期:目前全球多国开展非瘟疫苗研发,其中俄罗斯、越南、美国等国参与研发,越南政府于2月表示非瘟活疫苗商业化销售在即。从我国看,当前尚无疫苗获准商业化销售,但疫苗已处在研过程。19年9月,哈兽研率先公布双缺减毒活疫苗进入临床试验;21年8月,兰兽研非瘟亚单位疫苗已处于临床前研究,当前市场较关注兰兽研非瘟亚单位疫苗研发进展;21年12月部公布军兽研牵头活载体疫苗研发。从资本市场看,非瘟疫苗背后孕育较大市场空间,其商业化进度推进也是动保行业当前的重要股价催化剂之一。

2、疫苗研发难度高,源于病毒结构复杂、实验生物安全条件限制:1)从病毒结构来看,非洲猪瘟相比一般动物疫病在结构上更复杂,其外壳结构为多层蛋白质,基因长度更长,基因末端为可变末端,更容易产生抗原变异。2)从生物安全条件来看,非洲猪瘟疫苗作为一类动物疫病,疫苗研发需生物安全三级以上实验室,且开展实验活动需获得相应行政。据国家卫健委,截至22年8月我国仅有63家机构具备实验室条件。

3、疫苗研发多路径并行:我国非瘟疫苗在研路径包括亚单位疫苗/核酸疫苗/减毒活疫苗/活载体疫苗/灭活疫苗。1)从审批进度看,审批流程需基础性研究/实验室研究/中试研究/临床研究/新兽药注册,当前亚单位、基因缺失疫苗处于临床阶段,进度领先,距商业化仍需临床及新兽药注册。应急评价为新兽药注册评审方式之一,如非瘟疫苗采用应急评价,或缩短实现商业化所需时间。此外,核酸疫苗、活载体疫苗正处于基础性研究、实验室研究。2)从免疫效果看,灭活苗因无法诱导保护性免疫而显保护力度不足;减毒活疫苗可产生体液及细胞免疫,增强免疫效果,但传统减毒苗存毒力返强风险。亚单位疫苗不含非瘟病毒蛋白质结构,具安全性,需佐剂增强疫苗功效。整体看,我国当前非瘟疫苗研发多路径并行,其中亚单位疫苗较具商业化潜力。

估值与建议

生猪养殖推荐温氏股份;禽养殖推荐圣农发展;饲料推荐海大集团;动保行业推荐科前生物、瑞普生物、普莱柯、中牧股份。

免责声明:相关内容来自于网络,仅供参考,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立即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撤除。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