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事件概要】
3月3日,国务院国资委召开会议,对国有企业对标开展世界一流企业价值创造行动进行动员部署。会议强调,把企业价值创造行动抓紧抓细,突出效益效率,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一手抓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一手抓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更好推进新型工业化;突出服务大局,高质量参建“一带一路”。
——————————
【事件简评】
国企改革进入深水区,从“主题”到“落地”值得期待,中特估值进一步推动价值发现
近年来国企改革、央企考核持续推进,对标一流工作、提质增效方案和落地已经在过去两年悄然推进。与此同时,今年进一步明确了——按照“一利五率”考核指标体系,聚焦实现“一增一稳四提升”目标,推动中央企业利润总额增速高于全国GDP增速,力争取得更好成绩。可以期待在更加科学、量化的对标与考核下,国央企改革的推进、质量的提升有望进一步落地,而“中特估值”也将推动央企提质下的进一步价值发现。
建筑央国企经营稳健,长期参与建筑技术研发攻关,持续落地股权激励,参与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
从价值创造角度,建筑行业为社会贡献了大量就业机会,多数央国企连续多年保持了稳中向好的增长趋势。从科技投入角度,为应对新一轮建筑科技革命,积极参与到装配式、BIM、MIC等新技术体系研发当中,取得明显成果,科技赋能业务的趋势突出。从激励机制角度,中国建筑、中国中铁、中国化学、中国交建、中材国际、中钢国际等央企已推出股权激励安排,强化管理层/员工积极性。从服务大局角度,大多数央国企均有海外业务布局(四大国际、中国化学、中国交建、中国电建海外占比较高),为国家参与海外援建、塑造大国形象做出一定贡献,且随 “一带一路”倡议持续推进也将持续受益。
央国企基本面边际向好,在经济中的重要性持续提升,近期迎来多重催化,板块估值有望继续修复
2023年,伴随基建稳增长持续推进、“一带一路”倡议步入第10年、新一轮国企改革、以及后疫情时代经济逐步修复,基本面持续向好的央企和部分地方国企有望迎来估值回升,可关注中国交建、中国化学、中国建筑、中国中铁、中国铁建、中国电建、中国能建、中国中冶等建筑央企,安徽建工等部分地方建工企业,四川路桥、山东路桥等部分路桥国企,以及北方国际、中钢国际等多家国际工程企业。
免责声明:相关内容来自于网络,仅供参考,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立即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