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

3月2日,外资企业捷迈邦美子公司宣布,受脊柱国采影响,计划将旗下脊柱业务完全撤出中国市场。近日,强生医疗科技中国骨科事业部总经理将离任。据悉,在过去三年中,由于骨科行业面临国家带量采购较大的影响,强生骨科先后进行了三轮较大范围的优化裁员。

脊柱国采落地,外资品牌逐渐收缩国内市场

3月1日,脊柱集采结果全国执行。面对骨科集采对市场的影响,外资企业市场策略相继调整。一方面,集采品种以成熟使用的产品为主,不再需要大规模销售推广,另一方面,标外产品、骨科新品在国内市场的定价和使用量都受到一定程度限制,从而导致企业高管、销售相应调整。

骨科耗材市场近3年持续洗牌,国产企业把握机遇,加速提升市场占有率

从骨科市场来看,集采前脊柱和关节进口产品市占率分别为60%、70%,国产化率有较大空间。集采后,国产企业在成本、费用控制、基层市场渠道等方面的优势凸显,我们认为集采出清的骨科耗材企业即将业绩触底,随着关节新一轮续标,开启销售量的快速增长。

远期空间值得期待,老龄化及消费升级持续驱动行业发展

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骨科植入手术的植入率仍然偏低。脊柱手术植入率仅是美国市场的1/4,关节手术植入率仅是美国市场的1/9(注:每千人中手术例数),随着带量采购的落地,手术价格的下降带来消费的可及性,同时叠加供给端医院和医生的增加,我们认为骨科手术量有望持续保持快速增长。

从医用耗材国产化维度布局,我们认为存在多领域的进口替代机会。如神经外科领域,IVD,电生理等,由于国产企业可以在创新器械领域从追随步入引领,随着医院端恢复,有望加速销售。

相关标的:爱康医疗、春立医疗、威高骨科、三友医疗、迈普医学、浩欧博、康为世纪。

免责声明:相关内容来自于网络,仅供参考,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立即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撤除。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