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前期CD利率抬升?

资金面收紧是CD利率整体抬升的首要原因。但3月以来资金利率明显回落,而CD利率仍然上行,显然存在结构问题。

金融数据开门红、票据利率维持高位,皆反映信贷需求较强,银行负债端压力增大,需要发行中长期CD来补充。且伴随信贷投放,部分银行的NSFR等流动性监管指标可能承压,而较长期限的CD(9M和1Y)才有优化指标的功能。这其中国有大行因为是本轮信贷扩张的主力,所以压力进一步集中。

与此同时,商业银行整体的负债管理可能并未及时跟进。年初以来,央行显然无意过多投放货币,主要依靠公开市场操作削峰填谷,总体在量上并未让金融机构得到充分满足,因此加大了机构主动负债管理的难度和预期波动。虽然市场总体谨慎,但是机构始终抱有较强的降准、超额续作MLF预期。随着预期逐渐落空,银行开始提价发CD、补负债,这其中,国有大行提价发行中长期CD是非常重要的原因,由此推升CD利率上行。

当然,需求角度,长期限CD供需也不匹配。广义基金可能倾向于较短期限,而CD发行主体可能倾向于较长期限,这就加大了较长期限CD的发行难度,助推1Y CD利率进一步上行。

如何看待CD到期规模较大?

货币政策是关键。我们预计今年3月CD大概率增量续发。当然,参考历史来看,CD续发情况还需要结合信用状况、货币政策态度和监管等角度进行分析。目前估计CD净融资规模大概率不会小,不过CD净融资变化和CD利率走势也不完全一致,因为价的变化实际上是多方因素交叉作用的结果,CD供给变化是影响因素之一,重点是货币政策行为是否会有助于缓释银行负债端压力。

后续CD利率还会上行吗?

首先还是要看货币政策态度。理论上,1年期CD利率定价以1年期MLF为锚。但按照过往有限的历史观察,只有当货币政策明确转向,CD才会站上1年期MLF。

回到当下,毕竟基本面和信用状况还不能断言持续强劲改善,或者说可以轻易预期改善,货币政策仍要维持稳健偏宽松的基调,目前尚不具备简单转向或者启动正常化的条件,所以央行操作仅仅是削峰填谷,还谈不上大幅收紧,因此我们认为1年期CD有突破1年MLF的可能,但持续站在政策利率之上的可能性目前还较小。总体可能就是在1年MLF附近反复拉锯的状态。

——————

固收

免责声明:相关内容来自于网络,仅供参考,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立即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撤除。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