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时报》昨日报道,欧盟计划通过本土制造草案限制进口中国清洁能源产品,降低中国产品竞标机会,引发光伏板块波动。我们已于3月8日就该草案做了评述,再次重申观点:
1、该草案的落地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欧盟内部决策比较低效,对于补贴一直存在争议,法案草案能否通过存在很大不确定性,具体内容、实施力度也不确定。《金融时报》此次也重点强调,该草案可能违反WTO国际规则。此外,按照欧盟议事流程,该草案可能仍需要2年的时间形成法律。
2、中国企业的竞争力已经练成。国内光伏已经走过补贴阶段实现了平价,国内光伏各环节在全球80%以上的市占率是在国际贸易与竞争规则中千锤百炼形成的。之前海外多次用贸易武器打击中国光伏等产业,但最终都阻拦不了被中国光伏制造淘汰的结局。中国光伏产业集群比之前更强大,这一轮贸易保护同样改变不了这一现状。
3、可操作性弱,中国公司国际化将加快。草案本质是通过行业补贴的形式,让欧盟内部产能具备价格竞争力,提升本土制造占比。但如果仅通过本地企业建设,可能难度极大,以光伏为例:a)硅料能耗较高,欧洲缺乏经验,目前产能小;而硅片欧洲几乎没有参与,需要从无到有建立体系。b)欧洲能源贵,硅料、硅片拉晶等环节能耗高。c)除主材外,辅材涉及内容更多,建设完备的本土产业链非朝夕之功,中国大力引导光伏发展这么多年,仍然隔几年出现不同的供应链矛盾。d)欧洲装备也需要重新培育。
4、我们分析,即便类似的本土制造法案通过,未来中国企业去欧盟建厂,可能会是最终比较可行的模式。目前一线组件公司海外业务占比平均超6成,海外业务的本土化发展未来会更加重要,这个也是所有制造业大国、大企业都需要经历的阶段。
5、光伏板块近期调整剧烈,一方面是市场对海外政策及未来景气度有担忧,另一方面可能也与交易博弈关系较大。目前一线公司今年市盈率基本都在15倍之下,经营方面,Q1主材表现总体都会比较强,而Q2-Q3行业排产出货会持续上行。穿透到2024年,伴随大量硅料投产及颗粒料推广硅料价明年可能仍有较大下行空间,再考虑电池片效率提升,明年光伏LCOE将有较可观的下降,行业也将有较好的出货增长。
更远的看,伴随储能、氢能的发展,光伏不仅在提供电力能源,也会逐步参与燃料支撑、化工原料上去。
继续推荐一体化组件、关键辅材(石英、胶膜、银浆等)、逆变器等。
免责声明:相关内容来自于网络,仅供参考,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立即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