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通客车发布2022年年报,22年营业收入218亿元(-6.2%),归母净利润7.6亿元(+23.7%),扣非归母净利润2.5亿元(-16.8%),其中4Q22营业收入86.9亿元(+14.7%),归母净利润6.3亿元(78.4%),扣非5.6亿元(+64.7%)。公司现金分红22.1亿元,分红率290%,股息率为9.4%。
22年业绩大超市场预期,出口业务大幅提升公司的盈利能力。2022年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7.6亿元(+23.7%),扣非归母净利润2.5亿元(-16.8%),22年公司计提信用减值损失4.4亿元,这当中大多数为应收账款到期所计提,其中大部分的计提未来大概率是要冲回,如果加回这4.4亿,公司22年净利润约为12亿,扣非净利润接近7亿元。4Q22公司归母净利润6.3亿元(78.4%),扣非5.6亿元(+64.7%),其中因账龄问题计提1亿元,如果加回来,4Q22归母净利润7.3亿元,扣非为6.6亿元。4Q22公司毛利率为26.1%,同比提升4.9个百分点,环比提升1.9个百分点,单车均价为77.3万元,同比提升+21%,环比提升17.7%。公司毛利率和单车均价提升的主要原因是,出口客车销量和占比大幅提升。
海外市场:出口业务空间大、盈利高,打开公司长期成长空间。2022年公司供出口5683台车,出口业务实现营业收入56亿元,单车售价大约100万元,国内客车销售24515台,实现营业收入139,单车均价为56.7万元。海外业务的毛利率为30%,国内业务的毛利率为20%,因此出口业务无论单车售价还是单车盈利都远高于国内。疫情导致海外客车行业销量断崖式下跌,从2019年的21.7万辆下降到2021年的14.4万辆,降幅约为33.7%。2022年下半年开始,海外客车的销量开始增长,我们预计未来海外客车销量有望恢复到疫情前水平,同时电动大巴车的占比降大幅提升。宇通客车是全球最大客车企业,在客车电动化领域拥有最大的生产规模、最多的在运行车辆,生产经验最丰富,同时,中国电动车产业链在全球具备竞争力。因此,中国汽车出海的逻辑,有望在宇通客车身上直接体现。
客车的电动化,对于宇通来讲有三个重要意义。第一,在燃油车时代,一些高端的市场公司无法进入,电动大巴时代公司可以进入;第二,由于公司拥有丰富的电动大巴的生产经验和优势,未来在电动大巴领域的市占率讲远高于传统大巴;第三,电动大巴领域,公司的盈利更高。
国内市场:客车行业底部反转,七年等一回。疫情结束旅游出行增加,居民旅游出行的意愿增加。随着游客人数的增加,景区可能会面临缺少大巴车的情况。往后看,旅游大巴车有望进入新的一轮采购高峰。宇通客车在大中型客车领域的市占率有40%以上,将充分享受行业的增长的红利。
15年公交车销量达到了10万台,16年达到销量的高峰超过12万台,17年到19年之间,公交车行业的年销量仍在8~10万台之间。自2020年疫情以来,公共出行受到了影响,公交车销量大幅下滑,2020年销量为6.6万台,2021年销量到了历史最低5万台,2022年开始呈现好转迹象销量达到了6.1万台。公交车的更新周期为6~8年,理论上从2022年开始,公交车应该进入大规模的更新换代周期,但是由于疫情的影响,导致公交车更新换代周期推迟。我们预计从23年~24年开始,全国各地的公交车将逐步开始更新,客车行业将进入上行周期。宇通客车作为公交车领域的龙头企业,必将充分受益于行业周期上行。
电池价格下降利好整车盈利,销量增长发挥规模效应。过往两年,电池、四大材料和上游原材料都曾出现不同程度的紧缺,各个环节的涨价最后体现为电池价格上涨,整车企业需要承担产业链价格上涨带来的成本压力,无论是乘用车还是商用车,盈利都出现了大幅的下降。往后看,电池价格有望下降,整车企业的也将因此受益,盈利有望大幅提高。电动客车单车带电量有150~200度电,单车电池成本在15~20万元之间。宇通客车约40%为电动客车。因此,电池成本下降有望给公司带来客观的盈利弹性。2018年以来,公司的管理费用+研发费用的绝对额基本上保持不变,但是由于收入下降,管理费用率+研发费用率从2018年的8.3%上升到了2022年11.7%。管理费用和研发费用是相对刚性的支出,未来随着收入的增加,这部分支出基本变化不大,预计23年管理费用率和研发费用率降下降,单车的利润弹性和公司净利率有望快速提升。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此次宇通客车的经营上行,包括了海外市场拓展带来的增长、国内市场消费和旅游复苏、公交更新的周期上行已经电池成本下降等因素共振。海外市场拓展的成长性将远高于国内市场修复性增长。
预计2023年~2025年公司的净利润为13亿、19亿和24亿元,维持“强烈推荐评级”。
免责声明:相关内容来自于网络,仅供参考,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立即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