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整车

【伯特利:与北美某整车厂新签供货合同,项目周期6年,公司预测销售收入约31亿元】

公司23年3月17日发布公告,全资子公司墨西哥伯特利与北美某著名整车厂新签署关于某一平台项目,包含铸铝前转向节、铸铝后转向节产品的4份供货合同。项目产品自2025年全面开始批量供货,公司根据合同约定按100%份额供货。 伯特利预测本次签署的全部供货车型单年度最高产量约30万辆,项目车型的生命周期内(2025-2031年)产品销售收入累计预计约31亿元人民币。 结论:公司海外轻量化零部件业务稳步拓展,确定性增强 预计公司2022-2024年营业总收入分别为52.65/81.97/102.37亿元,YOY为50.76%/55.68%/24.89%;预计2022-2024年归母净利分别为6.74/10.20/13.43亿元,YOY为33.62%/51.23%/31.77%。 风险提示:原材料价格上涨;新能源汽车销量不及预期;客户集中度较高;线控制动渗透不及预期;产品研发进度不及预期。 免责声明:相关内容来自于网络,仅供参考,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立即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撤除。

【海外】持续推荐!理想汽车22q4业绩前瞻:L9&8爆款已验证,Non-gaap净利润有望超预期!港股新势力整车2月观点更新202302017

23e销量展望:L7首周末订单再次验证爆款潜力,以目前理想在手订单情况和产能爬坡判断,理想有望在q2实现月销破3万!我们此前预测理想23e销量为26~28w台,同比增速破百;拆分下来对应L9&8共16万台左右,L7预计10~12万台;若能在Q2实现单月交付3w目标,则全年销量有望超我们预期。 判断后续可刺激订单增长的点:1)节后地方政府相关政策进一步落地,刺激消费与需求(部分一线城市已初步验证);2)我们判断理想8&7air版本或在q2实施补贴/降价,进一步刺激低配版本的订单。 22q4利润与23e利润展望:我们预计新车型上线后的第一季度(q4)即可实现Non-gaap利润转正 – 预计q4毛利在高效产能爬坡下回归21%,q4总费用39亿元,Non-gaap利润转正,或超市场预期。23年有望实现全年non-gaap利润转正,预计投入超100e研发费用,销售费用率随着规模效应逐步摊薄。 投资建议:预计23/24e收入905/1439亿元,对应ps估值2x/1.3x。我们认为理想未来3年随着车型价格下探(25~30w)以及电车推出,收入cagr超40%具备较强确定性,且规模效应将持续改善盈利能力,建议重点关注理想! 详细估值&观点/近期订单更新/新势力模型海外 免责声明:相关内容来自于网络,仅供参考,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立即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撤除。

今天宁德跌幅较大,和两个消息有关吧,一个是图片中那个,还有是宁德和整车厂最新的议价方式有关——通过让利的方式,锁定市场份额。

【电新】动力电池更新 近期产业链专家反馈,C和下游大客户(如T、蔚来、理想等)谈中期电池采购策略,目前说法较多,仍无最终定论。 但根据其中一些说法,初步判定1)一方面巩固加强其在大客户的市占率;2)把非锂的材料下降大头让渡给客户,少部分留存;锂自供的部分带来单 Wh 3分钱提升。 具体分析如下: 1、 价格:若一半市价、一半按照20w碳酸锂牟定,折算到单Wh售价下降6分 2、 成本:非锂部分约下降6-7分(电解液去年降的,LFP正极加工费3w逐步回落到2.5左右、负极价格环降15-20%、铝箔加工费5个点下降、部分隔膜下降5-10%等)。 3、 据此,定价策略将大部分非锂成本下降与客户共享,但保守考虑4wt碳酸锂自供(400GWh平摊),按照40w碳酸锂价格计算,则贡献单Wh 3分盈利,合计7-6分+3分=4分。 此外,亿纬锂能昨日发布股权激励,收入目标超预期。我们认为今年动力电池逐步进入成局年,【头部企业巩固市场份额+留存合理的超额收益+拒绝暴利,和下游共担价格下降,烫平周期性】,同时考虑【储能调价机制相对较长,而Q1材料降价,超额收益明显】,继续“重点推荐”。 事件:宁德近期对主机厂提出新的价格协议,让利锁定主机厂长单。 让利方式:从23H2开始,主机厂按照金属价格联动的方式采购电池,但是年底结算时,50%(比例动态调整)的电池按照碳酸锂20w/吨计算,剩余按照市价计算,差价返还主机厂。 前提条件:1)仅限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的客户,要求3年内宁德的比例不低于80%,第4-5年供货量不低于前一年。2)提前支付一定比例的预付款(相当于借钱开矿); ◆调整机制:廉价碳酸锂电池的比例会有复杂的公式,影响因素包括:1)宁德的供货比例;2)真实提货量与预估提货量的差异等; ◆宁德同步跟某些锂盐厂谈年内碳酸锂采购一口价,价格30万以下。 点评: ◆按照全年出货450GWh,国内动力280GWh 50%即140GWh让利折合碳酸锂约9万吨,如下半年碳酸锂均价30w/吨,即下半年碳酸锂结算价为25w/吨,公司要消化5w/吨成本。 ◆碳酸锂成本端,考虑自产低成本江西矿碳酸锂有3万吨(成本约15w/吨),以及长协包销矿及一口价碳酸锂(暂按28w/吨),预计能完全覆盖; ◆二线电池厂与宁德价差一般~10%,降价后宁德将进一步深入绑定客户,挤压二线生存空间,是比较好的窗口期,预计未来有持续经营扩产能力的电池厂只有4家。 4主机厂及电池企业持续降价将进一步刺激渗透率提升,以价换量成为主旋律, ◆IRA法案影响逐渐清晰,如与福特的合资工厂先于IRA法案细则解释条款公布,意味着IRA法案对中国供应链限制或没那么严厉。 免责声明:相关内容来自于网络,仅供参考,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立即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撤除。

整车板块首推

理想汽车 为何当前时点我们依然【首推理想汽车】? 2023年整车股中【量-价-利-估值】四重共振标的就是理想汽车!逻辑最简单的车企!受特斯拉影响最小的车企! 最新催化:2月8日新车L7上市在即,第一款大5座新能源SUV,爆款可期!我们预计稳态月销至少1万+ —————————— 为何2022年以来我们【持续重点推荐理想汽车】?在众多新能源品牌中,【理想汽车】是真正做到了与特斯拉/比亚迪的差异化竞争,而且打法恰好这3年有足够大的用户画像群体,天时地利人和支持【大单品模式成立】,实现真正的盈利。 天时:市场空间广阔。30万元以上市场展望400万销量空间,25年新能源渗透率65%,销量空间250万辆+;下沉20~30万元区间市场空间更大。 地利:竞争格局优越。BBA油车迭代/电车推出较慢,30万元以上新增强力入局者较少,品牌壁垒高。 人和:围绕以“精准产品定位+技术迅速追赶”为核心的强爆款能力,产品聚焦家庭形成强势品牌,持续深耕电动智能技术构建护城河,渠道/供应链加速追赶,2023/2024年新车周期强势。 —————————— 对于理想汽车【我们一直在做什么】?2022年3月我们率先提出【理想汽车或是新能源品牌最大黑马!】,而后见证了【理想L9/L8爆款】,但也经历了意料之外的【理想one换代风波】+【华为问界的PK】+【行业需求不及预期】,最终看到了公司的韧性,月度交付销量重新站稳1.5万销量,接下来半年将迎接月度交付量持续突破2万关口,开启新的成长! —————————— 系列深度:【三篇深度】&【系列新车/销量/业绩点评】不断迭代 系列进门财经推荐电话会议: 免责声明:相关内容来自于网络,仅供参考,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立即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撤除。